古人活该过不便捷的生活。
&esp;&esp;实际上老祖宗们发明的机关多了去了,科技大爆炸早在东汉初就出现过一次。
&esp;&esp;只可惜后来的君主并不重视这些。
&esp;&esp;足可见大力支持科技发展的邓绥眼光有多独到,奈何东汉从皇帝到皇后都没什么存在感,知道邓绥的人不多。
&esp;&esp;秦政思索着制度改革的事情。
&esp;&esp;应对科技的冲击是有点难度,但说实在的,这样的事情历朝历代都有经历过。只不过当时是小打小闹,便民的发明数量少,一次只会出来一两个。
&esp;&esp;其实如果形成体系的话,第一次发明利用水力的机关,然后大力推广,将大量器械都和水车等物结合,其实也能勉强算一次“小工业革命”。
&esp;&esp;这次只是把水车换成了蒸汽机发电机。
&esp;&esp;越往后的朝代受到的冲击越大,因为国民数量太多了。
&esp;&esp;像先秦时期,就那么点人,冲击也有限。本来人手就不足,急需畜力辅助。能有自然力帮忙提升效率,比起引发动乱当然更多的是减轻压力。
&esp;&esp;人多才会扩大影响,把局面复杂化,更容易出现稀奇古怪不可控的情况。所以越往后的朝代越封建,轻易不敢搞大动作,生怕一不小心玩脱。
&esp;&esp;秦政开口说道:
&esp;&es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若想一步一步稳扎稳打,不如先从工具改良起。”
&esp;&esp;从最小的工具开始。
&esp;&esp;利用蒸汽机和发电机提升冶炼等行业的效率和产品质量,打造更精尖的材料。
&esp;&esp;比如锯子,先给国民换上精铁锯做个过渡。再换上不用自己动手的电锯,他们的接受程度就会更好,社会也更能消化。
&esp;&esp;不是怕迈步太快吗?那就一点点来。
&esp;&esp;现阶段精铁锯也够用了,等不够用的时候再推出下一款更便捷的,或许会是比较好的选择。
&esp;&esp;当然,这是说的民生行业。
&esp;&esp;扶苏瞬间理解父亲的意思:
&esp;&esp;“不怕内患,只忧外敌。军工不用收着,直接飞速发展即可。”
&esp;&esp;先保证自己在打仗时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有足够安稳的条件发展自身。不然别人看你好欺负,肯定要来捣乱的。
&esp;&esp;桥松虽然没太听懂,但他抓住了重点:
&esp;&esp;“改进冶铁技术?这个确实最重要。”
&esp;&esp;铁器太好用了,如果精铁甚至是钢材可以量产,那么对很多行业都能产生巨大的推进。其他的改良可以慢慢来,按照需求一点点发展,这种基层材料不行,越快越好。
&esp;&esp;顾之禾揉了揉太阳穴。
&esp;&esp;陛下,说话能不能不要那么跳跃?
&esp;&esp;他们跟不上了喂!
&esp;&esp;新科进士已经放弃理解了,诚恳地问有哪里需要他们做的。直接下达命令就好了,不用拉他们一起讨论的,多此一举。
&esp;&esp;秦政扫了他们一眼:
&esp;&esp;“接下来,工部会是我大秦的核心。”
&esp;&esp;小透明工部将会成为过去,吏部和户部不再是六部里头一号的香饽饽。秦政欲广招工匠,打造官方的工业研究团队。
&esp;&esp;所以。
&esp;&esp;秦政说道:
&esp;&esp;“先改制科举吧。”
&esp;&esp;众人:啊???
&esp;&esp;话题怎么又跳到这里了?
&esp;&esp;桥松唏嘘一声:
&esp;&esp;【终于有人感受到我的痛苦了,从小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祖父和父亲聊着聊着就省略步骤了。我只能每天苦思冥想,琢磨他们到底省略了什么。】
&esp;&esp;群臣跟着痛苦面具。
&esp;&esp;长沙王殿下,您真是太辛苦了!
&esp;&esp;扶苏嫌弃地看了他们一眼:
&esp;&esp;“就效仿和熹皇后邓绥,将道科这门考试列入正统科考,选拔科技人才。既然道科地位都提升了,再顺便改一改别的科目。”
&esp;&esp;后世有现成的制度可以参考,拿来改改就能用。分科考试,用考级进行评定,授予不同证书,这些都是不错的想法。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