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读让他过来的目的说的很清楚,作为智囊以供咨询。
&esp;&esp;顺便让他将之前的经验全写出来。
&esp;&esp;许柴佬来这里之后,也一直老老实实,从未做过出格的事情。
&esp;&esp;自己是否太多疑了?
&esp;&esp;要不派个人去打听一下他的口风?
&esp;&esp;不是麦荣昌想服软,而是他真的被诸多事务弄的焦头烂额。
&esp;&esp;关键是没有参考,他也不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这才是最让人忧虑的。
&esp;&esp;越是这种时候,他就越佩服陈景恪。
&esp;&esp;自己按照计划,建设一个省都如此困难。
&esp;&esp;陈伴读左右一国政策却犹如信手拈来,这等才华实在让人艳羡啊。
&esp;&esp;能坐在这个位置上,麦荣昌就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很快他就下定决心。
&esp;&esp;找个和许柴佬有交情的去打探一下情况。
&esp;&esp;如果他有意去楚国为相,那自己就亲自登门向他讨教。
&esp;&esp;第364章 法
&esp;&esp;麦荣昌很郑重的拜访了许柴佬,没人知道他们具体谈了什么,只知道两人相谈甚欢。
&esp;&esp;从此之后,许柴佬成了麦荣昌的座上宾。
&esp;&esp;再之后,海津城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变化。
&esp;&esp;布政司衙门被迁到了别处,只留下了一个叫综合管理办的衙门,为市场提供服务管理。
&esp;&esp;这让一众商人犹如卸下了重担,心中轻松了许多。
&esp;&esp;和布政司衙门同处一地,他们实在感觉压力巨大,吆喝的时候都不敢太大声。
&esp;&esp;很多特殊的手段都不敢使用。
&esp;&esp;比如弄几个花枝招展的姑娘,站门口招揽客人。
&esp;&esp;谁知道会不会惹得哪位大老爷不开心,将他们给法办了。
&esp;&esp;现在好了,布政司衙门搬走了,就没有那么多顾虑了。
&esp;&esp;就因为这一点变化,为市场增加了三分的繁荣度。
&esp;&esp;也让麦荣昌彻底心服,果然,失败的经验也是经验。
&esp;&esp;之后对许柴佬更加客气。
&esp;&esp;没多久,海津城的道路两旁,多了许多的垃圾桶。
&esp;&esp;十字路口多了很多指示牌,有些地上还画了通行箭头。
&esp;&esp;不许乱丢垃圾、乱吐痰等等,行路尽量靠右走。
&esp;&esp;车马走中间,行人走两旁。
&esp;&esp;大街上还多了很多差役,监督执行新规。
&esp;&esp;凡是违规者,也不给予太重的处罚,用竹尺在背上抽一下以作惩戒。
&esp;&esp;用缴纳罚款免打?对不起,没有这个选项。
&esp;&esp;理由很简单,杜绝差役贪污腐败,或者钓鱼执法什么的。
&esp;&esp;尤其是市场里,安排了差役巡逻维持秩序。
&esp;&esp;发现纠纷第一时间去处理,现场处理不了的,就交给相关衙门处置。
&esp;&esp;一开始大家还觉得烦,认为衙门管的太宽。
&esp;&esp;可是很快就发现了这么做的好处,再加上衙门有意进行舆论引导,抱怨的声音就变少了。
&esp;&esp;慢慢的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新秩序。
&esp;&esp;不遵守秩序的,反而成了异类,要遭到大家的白眼。
&esp;&esp;改变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些表面的东西,衙门内部的变革才是核心。
&esp;&esp;百姓发现,自己去衙门办事的效率变高了。
&esp;&esp;以前去办事儿,不是人不在,就是各种拖延。
&esp;&esp;要么就需要跑很多部门,每个部门都需要不同的材料,要分开收集。
&esp;&esp;突出一个繁琐麻烦。
&esp;&esp;现在很多常用的职能部门,被放在了同一个办公室内。
&esp;&esp;上差期间,每一个窗口都必须有人值班。
&esp;&esp;原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跑完的手续,现在只需要一两天。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