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对我好,你们还要我害她!
&esp;&esp;干脆她不嫁,我也不要过日子了,带着姐姐一起走天下去吧!
&esp;&esp;德王妃闺名幼仙,做事也如名字一样天真透彻;
&esp;&esp;不与自己母家多争,也不要死要活,反而先和德王商议,硬是认下了这么一个姐姐。
&esp;&esp;这下身份够了吧。
&esp;&esp;周矩听女儿这么一闹,心里也有亏欠,索性就没拦。
&esp;&esp;如今外人若是愿意,也可叫柳班主一声周小姐了。
&esp;&esp;——只可惜,与柳旦的声名相比,根本无人在意周家。
&esp;&esp;渐渐市井间起了些流言议论,往各高门贵府里传,往各家贵女小姐耳朵里递:
&esp;&esp;若是柳矜云的身份修养都能做德王侧妃,那岂不是什么人都能了?
&esp;&esp;到时候,她们这些人的家世身份可就不值钱了……
&esp;&esp;效果十分显著。
&esp;&esp;据说脾气最大的某家小姐劈手便打,把这背后说人坏话的小人一把扇到了地上,怒喝道:
&esp;&esp;他德王是金玉做的神像不成!还不许人近了!
&esp;&esp;柳姐姐是京城最好的角儿,他也配得上!
&esp;&esp;捡了便宜就偷着乐吧,还卖起乖来了!
&esp;&esp;训斥了有半个时辰,才揣起手,理理披肩,恨恨走了。
&esp;&esp;若说先前心里头对此事没怨气,倒也没法连珠骂出这些流利的言辞。
&esp;&esp;原来柳矜云一向受人喜爱,连这些高墙里的小姐也不能免俗:
&esp;&esp;德王一进宫去聆听圣训,德王妃便急急攒局,把自己闺中的好姐妹都招揽到府上;
&esp;&esp;外面千金难见一面的柳旦,任着她拉着到人堆里,一起笑一起玩。
&esp;&esp;什么拘束也没有,想听戏就听,想学唱就唱,想玩——王府里的乐器随她们挑。一合起门来,世俗就看不见她们了,个个都能自在做神仙。
&esp;&esp;什么端庄矜持,什么身份年齿,那都是外面人定下的,在这里全都不须顾。
&esp;&esp;互相依着搡着,高声笑着,只要欢乐便是了。
&esp;&esp;倘若德王回来的早,知道不便打扰,便在外面找其他住处歇下,倒也算是尊重支持。
&esp;&esp;如此经年累月,人越来越多,局越来越大,京城少有女子不盼着德王进宫去的。
&esp;&esp;德王也失笑,到日子不必人盼便自己抱琴出去了,全当腾位置。
&esp;&esp;话说回来,这家小姐虽然话语冒犯了德王,奈何是人家关上门在府里说的。
&esp;&esp;先帝也不能显得太过好事,连臣子家的女儿说什么都要管。
&esp;&esp;又要给被扇那人暗地里发些补偿,查了查又发现,这不是自己的人。
&esp;&esp;先帝:?
&esp;&esp;谁这么贴心,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esp;&esp;顺藤摸瓜,总之是某某蜉蝣卿。
&esp;&esp;看来要阻拦此事的并不止他一人,其他皇子家的也在尽力用心。
&esp;&esp;可是柳矜云既算计过,谋划过,他们也就都拦不住。
&esp;&esp;在秦家小姐嫁了惠王之后,柳矜云也紧接着正式成了德王侧妃。
&esp;&esp;——左右生的是一茬气,先帝气过了也就好了。
&esp;&esp;接下来秦家还要闹呢,哪里空的出来时间管她。
&esp;&esp;……
&esp;&esp;德王夫妇都早早准备好了接驾。
&esp;&esp;按旨穿的常服,两人衣色一样,看着是一块儿料子上裁出来的。
&esp;&esp;见了皇帝问安,俯身起身的角度和速度都一样,像是手脚都有什么架子连着,更显伉俪情深。
&esp;&esp;对帝师,他们也只态度恭敬,说些规矩里的寒暄,绝口不提何时回京为什么回京之类的问题,好像帝师一直留在京城。
&esp;&esp;沈厌卿自知精力有限,也没有多加逢迎自谦的心思了;
&esp;&esp;左右他比这两人都虚长几岁,就当是受个小辈的礼:
&esp;&esp;“王妃遣人将此物递给臣,臣还没有谢过,因此才上门叨扰。”
&esp;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