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可即使是因为元春,她出来了,也再次掌权了,但一切都不一样了,一个个的,都想在她这儿得好处,下人的心思越来越大,可是她不能再失去权柄,她只能供养着这些下人,彰显自己还有权势,她还是威平将军夫人。
&esp;&esp;直到贾赦重新有了爵位,还在他们之上。
&esp;&esp;直到,她随时能够拿捏的李纨,都能和她硬碰硬,并且自己——拦不住,也没有理由拦。
&esp;&esp;王夫人——破防了。
&esp;&esp;而更让她破防的是,贾政听完后,不仅没有觉得李纨做得有问题,反而训斥她,“我看你就是没事找事!你知不知道方郎中带着女官这三年在广东提升了多少粮食产量?广东的百姓甚至有给方郎中建生祠的!”
&esp;&esp;“如今朝廷正是大肆推广农官,合理高效种植,劝导农事的时候,尚农局作为其中的部门,无论大小,都是朝廷支持!都是帝心所向!”
&esp;&esp;“若是上次你不拦着珠儿媳妇,哪里会让着功劳被旁人给分了!”
&esp;&esp;“我看珠儿媳妇这次就做得好!”
&esp;&esp;事后还补了一句:“果然娶妻要娶贤,人家书香世家,就是会教导子女。”
&esp;&esp;说罢就甩袖离去,还去的是赵姨娘的方向。
&esp;&esp;王夫人气得话都说不出了,硬生生被气出了眼泪,贾政啊贾政,我这些年都是为了谁啊!
&esp;&esp;我不知道朝廷动向?你又何曾跟我说过!
&esp;&esp;当初我拦着李纨,你不也没觉得不对?
&esp;&esp;好处都是你拿,君子都是你当,你现在嫌我不识大体,不贤良,当初又是谁要娶的?还不就是为了王家?
&esp;&esp;贾政啊贾政,你比贾赦还不如,至少人家敢作敢当!
&esp;&esp;贾家啊,没一个好东西!
&esp;&esp;荣庆堂的老太太听到鸳鸯的汇报,很是疲惫地叹了口气,“去告诉太太,宝玉也快十四了,该定亲了。”
&esp;&esp;府邸也该有个奶奶出来主事了,王氏,彻底不中用了。
&esp;&esp;李纨最终还是入选了,封正六品司庭,于月底和云南清农司官员,一起赶往云南。
&esp;&esp;贾兰交给李纨厚厚的一叠注意事项,“这是儿子去林府问表叔,跟方大人要来的,都是一些注意事项和忌讳,还有温尚农的一些经验,想来是方大人帮忙问来的,虽然娘是去云南,但这些也都要看看。”
&esp;&esp;“出发前,娘再去方府和温尚农处一趟,亲自谢过才好。”
&esp;&esp;看着只比贾宝玉小三四岁的贾兰,给自己求来这些东西,殷切叮嘱自己这个不称职的娘,李纨瞬间泣不成声,“我儿,是娘无用。”
&esp;&esp;“娘会听你的话的,会去方府和佟府道谢的。”
&esp;&esp;一番真情流露后,又对贾兰道:“兰儿,我回了一趟娘家,过两天你外公那里会给你送来两个书童,你要回金陵考童生,贾府的人我不放心。”
&esp;&esp;“你外公虽然迂腐,图清名,但是对于你要考科举是万分支持,两个书童必然有会拳脚的,你可信任他们,却切记不要跟着他们的步调。”
&esp;&esp;“你身边贾家的仆人也趁机观察心性,从贾府的仆人中留下忠心的,懂吗?”
&esp;&esp;李纨不再万事都自己扛着,不让贾兰看见风雨,事实上,不过是她自以为是。
&esp;&esp;而如今清醒了过来,既然早就见着了风雨,那自己又挡着作甚?该做的是教贾兰如何执伞挡雨。
&esp;&esp;“孩儿省得,我等娘回来给孩儿撑腰,孩儿也要考个童生回来让娘面上有光。”
&esp;&esp;“好,拉钩。”
&esp;&esp;“拉钩——”
&esp;&esp;
&esp;&esp;而宫内,二皇子也终于有了人一起读书。
&esp;&esp;对闻人泓道:“这阵子筠哥儿要准备考试,等他考完,带你去串门。”
&esp;&esp;二皇子觉得,为人兄长的感觉,还真不赖。不过就是这个堂弟,性子太安静了,情绪管理也太过稳定,还是得让筠哥儿认识认识,熟悉了,他就不信堂弟还能这么稳重。
&esp;&esp;父皇跟他说了,堂弟寿命有损,若是再什么都憋在心里,只会更遭。要是导致这个堂弟还没有留下子嗣就没了,那些个不安好心的,还指不定就此就借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