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5章(1 / 2)

&esp;&esp;闻言,肖凯若有所思:“你的意思是,他那天借着换座这个事情在发泄情绪?”

&esp;&esp;“一般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对于事物发生的突然改变有过激反应是很正常的。”蒋泽延说得太过于一本正经,以至于这话他自己最后差点都要信了。

&esp;&esp;“我是不知道我的瞎扯他信了多少,反正你自己多注意点。”

&esp;&esp;蒋泽延拍了拍陈东隅的肩膀,言尽于此。

&esp;&esp;第37章

&esp;&esp;清明时节,气清景明,万物皆显。

&esp;&esp;清晨的阳光透过云层才隐约可见一点光源,陈东隅已经踩着朝露只身一人到了万安陵园。

&esp;&esp;他沿着陵园里的阶梯拾级而上,绕过山顶的万安亭,最终停在了静园最西边的墓碑前。

&esp;&esp;墓碑很干净,上个月孔樱忌辰的时候才擦拭过,只是那束玉兰已经枯萎。

&esp;&esp;陈东隅蹲下身子,将怀里新的那束摆放上,替换下已枯萎的。

&esp;&esp;“上次是请假来的,没能待太久,今天放假,可以多陪会儿你。”

&esp;&esp;青山环绕,烟岚云岫,微风夹着地上的落叶拂过,一片静谧中,只有陈东隅的声音响起。

&esp;&esp;陈东隅抬手,用指尖轻轻抚摸了一下碑上的照片,喉咙里隐约滚出一声微弱的叹息:“你说你,年纪轻轻,怎么就非要过这个法定假日,祝你一声快乐都显得别扭。”

&esp;&esp;远眺着陵园里高低错落的其他墓碑,陈东隅说了些近况,只是提及陈承章时,不免想起上次他在陵园看到的画面,语调也不自觉地夹上了一丝嘲讽。

&esp;&esp;他在墓碑前的台阶上坐了下来,开启新的话题:“算了,说点你可能爱听的。你不总惦记我的学习吗,我有听你的话,在学校里好好学习。所以等熬完高中,我应该就不用见到他了。”

&esp;&esp;因为他会考一所外地的大学,离开那个已经不能称作是家的地方。学什么不重要,大学好不好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越远越好。

&esp;&esp;“我那睡眠质量你也知道,还那样,所以我上课睡觉的事你别记挂。我现在也是挑着不费脑的课才睡觉,偶尔,还做点笔记……”

&esp;&esp;陈东隅不是爱聊天的人,他也是第一次在这里和孔樱絮絮叨叨地说这么多,而提及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他的嘴角不知在何时已经上扬起一个弧形。

&esp;&esp;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展现出完整的样貌高挂在上空,连带着空气中的温度也上升了不少。

&esp;&esp;陈东隅朝着下方看去,大大小小的墓碑前已经开始聚集三两人群。

&esp;&esp;他站起身子,再一次看向照片里的人,眼底映着笑意。

&esp;&esp;“今天就陪你到这儿了,走了。有机会的话,希望能介绍个人给你认识吧。”

&esp;&esp;城市的另一头,桑榆才刚从桐里祖屋的房间里醒来。

&esp;&esp;桐里是蔺江最南边的一个县城,因种植了大片的梧桐树而命名,也是桑铭和俞蔚两人的老家。

&esp;&esp;同往年一样,为了协同几位老人家办好祭祀,在桑榆放假的第二天,三人便开车回了桐里。

&esp;&esp;桑榆的奶奶早几年去世了,夫妇俩为了让剩下的三位老人家彼此之间多个照应,特意把桑老爷子接到了俞蔚父母家附近。

&esp;&esp;两家隔着几户人家,既保持了适当距离,又不算太远,像这样他们一家三口回来的日子里便会聚集在一起。

&esp;&esp;桑铭一早就跟着两位老爷子去了集市,祖屋里便只余下三位女士。

&esp;&esp;桐里在清明祭祀时几乎每家都会蒸些青团,三人此刻正是在院子里忙活着这事儿。

&esp;&esp;宽大的方桌上撒着一层面粉,铁盆里放置着用青艾捣出来的汁儿,一双手在上面有条不紊地合着面,半晌后,白色的面粉成了青色的面团。

&esp;&esp;桑榆取了一个面团,从碗里挑起一大团红豆沙往里塞,见状,周雅琴没忍住笑她:“阿榆,馅料可不经你这么放啊,待会儿都包不起来。”

&esp;&esp;桑榆也跟着笑:“我这不是想着自家人吃,就大方一点嘛。”

&esp;&esp;俞蔚打趣她:“待会儿要是蒸破了,你就知道贪心不好了。”

&esp;&esp;周雅琴将新的面团揉成长条,拿过小刀均匀切开,推到中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