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代雄主,仅仅靠打仗那是不行的,历史上能够打仗的皇帝多了去了,但是只会打仗的皇帝,最多就是的得到一个战争贩子、战争独夫、穷兵黩武的称号,但是要是上马能够平定四方,下马能够安定黎民,这样的皇帝,在历史上,说实话,还真是不太多,但是我们讲的这个柴荣就算是一个。柴荣的武功和统帅能力,咱们在上面已经讲过了,讲的也很详细,这里我们就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柴荣在文治方面的能力。其实这一点,咱们在之前也是了解过的,就在说柴荣改革的时候,就已经提到过了一些,在这里,我们再统一的说一下。柴荣的功绩主要就是经济、政治上和文化上的,而主要还是集中在经济上,毕竟在当时经济问题,还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打仗需要钱,让百姓过得幸福需要钱。在经济上的贡献,主要就是土地政策,货币,工商业发展等。土地政策,他的改进最为显著的一点,我觉得那就是免除了贵族的税收优惠,不管是不是贵族,不管有没有地位,税收面前他人人平等,这件事说起来容易,而且特别是咱们这些接受了新思想新时代的人,觉得本来就应该人人平等。但是在当时,正常的是贵族就是上等人,社会承认的上等人,有很多特权的人,农民就是下等人,卑贱。可是就在这样的条件下,柴荣还是推行了税收的平等政策,可以说这一招对于长期以来的土地政策进行了冲击。这件事的实质,就是一个选择题,一方面是加大对于百姓的剥削,用百姓更为悲惨的生活维持贵族奢靡的生活,另一个就是用贵族的一丁点利益,提高百姓的生活。柴荣的选择就是第二个,他在这一点上和唐太宗李世民,还是很类似的,民本思想很重,但是他们毕竟是皇帝,他们对于百姓的好,那是一种手段,那就是不让他们造反,继续老老实实的受我压榨。这一点主要解决的就是政府的税收问题,还有土地兼并问题,土地兼并损害了政府的税收收入和普通百姓的利益,所以柴荣搞了个税收平等,就相当于把这件事一次性的解决掉了。再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荒地多,五代时期战乱频繁,为了逃避战乱,很多人都是背井离乡,到别处逃命去了,这就造成了很多的无主荒地,这一部分很多都是没人兼并,人口稀少。这些多的土地,没人种粮食,这绝对是浪费啊,所以柴荣又搞了一个政策,那就是不论是谁,都能免费申请这些土地,可以免费种,原主人在本州的三年内原主人回来就还一半,五年内不会来,那就没有所有权了。要是原主人在外地,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二,十年内回来给一半,十五年内回来给三分之一,要是十五年内还没有回来,那么就丧失了对于自己土地的所有权。这一招极大的激发了当时百姓的种地热情,大大减少了荒地的存在,为国家税收贡献了不少的力量,毕竟要是都是荒地,那也收不到税。再有一点就是柴荣固定了收税的时间,之前在没有固定之前,很乱,那些收税官,闲了就跑下来,随心所欲的收税。这给百姓造成了很大的损失,柴荣于是就规定,一年两次税,基本上沿用唐朝的两税法,夏税六月一日,秋税十一月一日。这大体上就是后周的土地问题,总体上来说变动不大,但是百姓还是受益良多的。再就是货币问题,这一点在上面讲柴荣灭佛的时候,已经说得很详细了,这里主要说一下背景之类的。当时后周缺钱,很缺钱,当然这里的钱说的是铜钱,大家看电视剧要是看多了,还真以为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真的是真金白银,其实这是大大的误区,在当时真金白银虽然属于货币,但是却不是普遍流通的货币,一般用的还是铜钱。所以封建社会对于铜钱的需求量十分高,而且那时候铜钱属于一般等价物,价值相对稳定,这里说的是相对稳定,也发生过不稳定的时候,主要是因为统治者在铜钱里面加料,并不是真正的铜钱,价值大打折扣,这就是古时候的通货膨胀。后周缺钱的原因主要有两点,这也很好分析,没铜钱,无非就是没有铜,另一个就是铜钱越来越少。没有铜,这一个方面,很简单,那就是在中原铜矿很少,因为当时铜矿都在南方,北方较少,而五代的中原政权已经失去了对于南方的控制力,所以铜矿稀缺。他们也想铸钱,但是没铜怎么搞?第二个方面,就是铜钱越来越少,正常情况下,铜钱是会磨损的,损失的铜钱数也比较大,但是这一部分会有一部分回炉重铸的补偿,所以算是正常损失,但是还有一个非正常损失,那就是百姓或者土财主们把铜钱熔铸掉,铸成铜器。这里面和柴荣有矛盾的,而且当时占用铜料比较大的一个项目就是修铸佛像。这才是柴荣灭佛的原因,铜都拿去修铸佛像了,国家的货币咋办,那时候的货币不像现在只要是有纸就行,那时候需要真铜实料。柴荣为了解决铸币不足的问题,耗费了很大的心血,这里面最有名的就是柴荣灭佛,柴荣就想得罪佛祖吗?他也不想,虽然这些东西都是虚无缥缈的,但是在当时还是很有市场的,很多当官的都信,最有名气的就是赵匡胤兄弟俩,柴荣很强势,他的决定没人敢违背,所以灭佛,轰轰烈烈的展开了。但是这并不代表,柴荣仇视宗教,除了这一点,柴荣还积极和南方进行贸易,看看能不能换一点铜矿,但是适得其反,江南等地的铜矿这属于国家战略资源,不能出口,而南方
海棠情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