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内容开始--舟山岛上的局势在海汉的强力管制之下逐渐回归平静,但浙江沿海各州府由于海汉到来而引发的利益冲突却并未就此结束。五月底在舟山岛举办的招商会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但同时也有一些依赖舟山原有贸易体系获得收入的人因此而损失惨重。对这些人来说,海汉人的到来无异于一场灾难,而海汉人牵头组织的新贸易体系更是彻底断绝了他们从东海的贸易中获取收益的机会。
俗话说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在这些遭受经济损失的人看来,海汉就是最大的仇敌。尽管海汉在舟山之战中展示出来的强大武力震慑住了所有蠢蠢欲动的旁观者,但这也并没能让因利而生的仇恨完全消失,仍然还有不少人在想方设法要给海汉弄点苦头吃。
洪武二十年(1387年)信国公汤和受明太祖朱元璋委派,在浙江巡视海防时选中了绍兴府余姚、上虞两县北部海口要冲修筑卫城,取其邻近庙山之意,命名为临山卫。嘉靖三十六年,宁绍参将戚继光带兵进驻临山卫抗倭,再次加固修筑了五里多长的城墙、烽火台、炮台等军事设施,并取得了著名的“龙山所大捷”,一举扭转了当时浙东的抗倭战局。
不过自天启年间以来,东海上的海盗劫掠活动渐渐减少,演变为了以武装走私为主的新兴获利方式,这杭州湾两岸的金山卫、海宁卫、临山卫、观海卫等卫所的防御压力相应减小了很多,还有不少卫所的武官也或明或暗地加入到走私贸易当中,利用官方身份,甚至是使用官方船只和码头来牟取私利。
不过这样的局面在海汉人到来之后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有更多的商人参与到了这场利益游戏当中,并且选择了加入海汉一方。而由海汉人制定的专卖专营协议就使得军方的人没办法再直接参与进去,这对于在过去数年中已经收银子收成习惯的军方来说的确是难以接受的变化。不过他们也自知难以压制住这条外来的强龙,所以只能把不忿暂时压在心头。
这日临山卫附近的码头来了一艘乌篷船,靠上码头之后,船上的人抛出一块令牌,不多时码头上便驶来一辆带篷马车,停好之后船上才下来几人,没做停留便直接钻进了车里。车夫驾车离开码头之后,没有去附近的市镇,而是直接驶入了临山卫城。临山卫城指挥使魏山亲自出迎,将这几名身份神秘的客人迎入了他的官邸中。
能劳动魏山出面,这几人的身份的确不普通。带队的是浙江都司指挥佥事于平风,他便是舟山船帮背后的官方靠山了。海汉人打上舟山岛之后过了三天,他才接到消息,等他这边能做出反应的时候,舟山岛的战事大势已去。于平风自然不甘自己的一份产业就这么被一群外乡人轻松夺走,利用手中的职权向宁波府的观海卫和昌国卫都下了公文,要他们对武装闯入大明海疆的海汉人进行驱逐。
但这些公文发出去之后都如同石沉大海,连半点回音都没有,等了十来天之后,宁波府那边才回话说因为近期海况不佳,水师船只破损严重,如今正在加紧整修当中,暂时无法出海执行任务。至于海汉人在当地所发生状况,当地卫所称还在调查当中,目前怀疑是海盗劫掠商船所引发的私斗。又过了几天,宁波方面报功的公文也送到了位于杭州的浙江都司,称东海上的战事其实是海汉人配合卫所剿杀当地海盗的行动,并有斩获匪徒首级若干作为此次行动的证据。
于平风气得将抄送到自己手上的公文全部撕碎扔掉,他在军中多年,自己在东海上也有不少耳目,岂会看不出这是下面的人编造理由搪塞自己?宁波的昌国卫、定海卫都是这般态度,只能说明当地指挥官极有可能已经与海汉人达成了某种默契。而他们将从这种默契中捞取到的好处,大概就有于平风被海汉人坑掉的部分在其中。
虽然于平风有权力以浙江都司的名义给地方卫所下文,但真正的指挥权依然是在地方卫所指挥使的手上,对于宁波这边驻军不合作的态度,于平风也没有什么官方手段可以立刻使出来进行压制,就算是南京兵部,也不够资格直接对卫指挥使进行任免,要打小报告还是得递交到北边京师去。而且涉及人事任免,不出血打通关节,弹劾很难真正起到作用。就算于平风舍得花这笔钱,这一来一去加上在京城活动的时间,没两三个月操作是办不下来的,到时候黄花菜早就凉了。
跟宁波驻军的这笔账肯定要算,但不是眼下这个时候,于平风优先考虑的是如何把海汉人逐出舟山,其他的都是次要问题。而他的身份也不可能直接发动全省大军去东海攻打舟山,只能采取一些其他的办法——比方说找到一些利益一致的盟友,然后一起设法对付这些不知死活的外来户。
这方面的人倒是不难找,毕竟靠着东海上这个走私贸易市场养活的人为数不少,其中不乏在地方上有权有势的人物。于平风利用自己的人脉四下活动一番之后,也拉到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打算要对海汉有所动作。这次跟他一起来临山卫的,就是其中两人。
这两人的身份说起来也都是官场中人,一人是锦衣卫百户廖训,另一人是浙江提刑按察使司佥事兼浙江兵备道道员郭正。他
海棠情欲